教师教育学院

学院微信

联系我们

电话:

023-72790123

Email:

5454380@qq.com

招生简章

top

快捷导航

【情系三下乡】青春献礼二十大 共建美丽新乡村——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2-07-15 发布者:教师教育 访问次数:1006

(通讯员 龙佳 沈美岑 杨彦思颖 林锴迪 刘方 赵梓若 李思蓓)“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喜迎党的二十大,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投身乡村建设行动,夯实乡村振兴之基。79日至714日,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团31名志愿者共赴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开展了为期6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带队老师李君指导。

名师经验助成长 乡村教育我先行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全科学生从乡村名师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胜任力、责任心和使命感。710日,志愿者们于石堰镇初级中学会议室聆听教学名师沈为民、王凤的教学经验分享,参与乡村教育研讨。名师的交流互动引发了志愿者们的共鸣,坚定了全体志愿者成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以自己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的信心和决心。

探寻非遗宝藏 助力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见证乡村变迁的真实文化印记。“义和锣鼓”和“海棠唢呐”是长寿区石堰镇久负盛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了解“义和锣鼓”和“海棠唢呐”保护传承情况,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当地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创新。711日,志愿者们分别拜访了“义和锣鼓”传承人文定才和“海棠唢呐”传承人陈洪英。两位传承人深入的讲解与倾情地演绎让志愿者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长寿区石堰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让志愿者们深深认识到了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大作用,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入户夜访基层群众 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711日,志愿者们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道走访居民、倾听诉求、了解居民们的生活情况、收集意见与困难,结合石堰镇正在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场镇有效治理等方面内容对中共重庆市委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进宣讲,推动石堰镇对社区进行有效治理,促进社区平安法治体系建设。712日,为深切感受乡村振兴战略所呈现的火热气息,以实际行动献力乡村振兴,志愿者们徒步前往石堰镇石堰村,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当地种植大户耕作农田。大家不怕脏、不怕累,辛苦劳作,挥汗如雨,得到了该村王书记和附近村民的认可,激励了志愿者们志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以自身行动参与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整治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713日,志愿者们来到石堰镇石兴社区开展了“乡村振兴——清洁美丽家园”活动。通过清扫地上的烟头、纸屑;铲除墙上的“牛皮癣”;清理道路、绿地、楼道白色垃圾、杂物;发放环保知识宣传手册等一系列行动,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宣传、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居民心中,为长寿区石堰镇石兴社区进一步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筑牢信仰之基 增强思想引领

“乡村振兴,思想先行。”714日,志愿者们前往石堰镇石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倾听老党员们分享经验,并运用情景剧、朗诵等方式为党员们讲述了红色故事,坚定了大家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同时,为进一步将理论指引转化为实践,79日至14日,志愿者们在石堰镇开展了有心理团辅、党史宣讲、绘画、唱歌、手工、舞蹈等多门课程的“七彩课堂”,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优势,提升乡村孩童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教育;借此契机,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重温红色记忆并生动有趣地宣讲了乡村振兴战略、普及了暑期防溺水与防中暑知识,用爱心沁润孩子们的童年。713日,青年志愿者们举办了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汇报演出,该演出紧紧围绕“青春献礼二十大 共建美丽新乡村”展开,节目过程中,志愿者与当地居民共同表演合唱、舞蹈、朗诵等节目,深深表达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和谐景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还因地制宜,用实际行动助力长寿区石堰镇发展乡村振兴,打造美丽新乡村,更是在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历史背景下强化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知重负重,久久为功”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