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国培计划”十周年回顾
发布人: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2   浏览次数:3419


一、培训概况

长江师范学院在国培办的支持下,自2011年起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以及重庆市中职教师国培三个类别共计24项,培训幼儿园教师200名,中小学教师800名,中职教师150名,中小学校长300人。具体统计统计如下


二、培训理念

在近十年的国培培训中,长江师范学院形成了“激思促变,以问促行”的师资培训理念,“以实为是,共赢共享”的培训目标,“聚焦-促思-务实”的培训内容,“合作-互动-反思”的培训路径,“聚焦主体-多元交互”的分层评价体系,以P4C模型为培训实践基础,以KCPE模式为核心,以培训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影子基地、实践基地、参培学校和网络为培训共同体平台,以教师学识、专业能力和德行素养融合提升为终极目的的“学养融合共生共赢”式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图略)。

通过“学养融合共生共赢”式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体系,解决了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标准与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及教育精准扶贫的实际脱节的问题。避免了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单维取向,参训教师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的能力缺乏及教育前沿热点问题把握不准等问题。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学识与能力,涵养其德性与品行,为基础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同时,也打破了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封闭性,激活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盘活培训资源,实现了有效资源的共享,为师资培训的有效性提供了良好平台基础,剔除了师资培训系统性不强及专业性不够的顽疾,确保了师资培训的有效性及培训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

三、培训举措

1.健全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长江师范学院于 2001 年成立统筹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培训中心,2003 年培训中心成为重庆市级师资培训基地,在历经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之后,师资培训工作于 2014 年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管理。目前已健全师资培训各大支持系统:支持服务系统(培训工作主管部门、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影子基地校及实践基地),监管反馈系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检查指导与质量评估)和培训运行系统(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和实践研修)。确保师资培训各环节均有效运行。

2.研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执行标准

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多年的师资培训探索与积累,依据国家通行的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及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新动向,通盘考虑历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项目中教师及校长的现实需求,从教师学识与专业能力、德性品行和教育实践及创新三大领域构建参训教师的能力矩阵,在德性、学识、素养与能力四个层面明确了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规格,形成了专业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标准。

3. 构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生态系统

以自组织理论和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激活师资培训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作用,形成师资培训生态系统,激发系统的内生动力。培训主管部门统筹培训资源,提出培训需求;长江师范学院以 90 多年教师教育办学积淀与经验,举全校教师教育资源之力,制定并落实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专业化方案;影子基地校提供并呈现先进办学理念与经验;教师进修校以实践导师及基地的形式,协同落实师资培训工作;参训教师所在学校提供大量源自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的缄默性隐形知识与问题……师资培训系统合力的发挥,不仅使自身利益诉求最大化,也实现了系统利益的最大化,在资源共享基础上提升了师资培训实效性,实现了师资培训的共生共赢。

4.优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模式

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师资培训工作的摸索与积累,不断从培训理念等维度革新培训模式。从“十五”期间的“集中学习,在岗实践,返回培训”的三段式到“十一五”的“研训一体,开放合作。以校为本,整体推动”,从“十二五”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KCPE”模式到“十三五”以“P4C”模型为基础的“学养融合,共生共赢”模式,长江师范学院从未停止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的步伐。目前形成以“激思促变,以问促行”为理念,以“以实为是,共赢共享”为目标,以“聚焦-促思-务实”为内容,以“合作-互动-反思”为路径,以“聚焦主体-多元交互”为评价体系,以利益相关者为共同体平台,以教师学识、专业能力和德行素养融合提升为终极目的的“学养融合 共生共赢”模式。

5.强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精准性

基于柏曼教师职业发展周期理论,针对不同参训教师群体(普通教师、骨干教师、教导主任、校长),依据教师职业生涯特性(1-3 年的入职期、 4-6 年的稳定期、7-25 年的实验和重估期、26-33 年左右的平静和保守期),制定不同类型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和“因实施教”结合。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切性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教材(《专家型校长成长之路》、《教育科研方法基础》、《影子校长启示录》等)及各类课程的案例集(《乡村中学 XXX 老师的成长经历》等)。不断丰富与挖掘师资培训课程资源,辅之以强适切性的培训方案,实施全方位精准化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

五、培训成效

通过培训,促进了参训校长、教师知识与理念的更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长江师范学院对国培校长、教师培训的科学研究。

首先,培训对学员产生强烈的触动,并从内心中产生了行动自觉。如2018年国培校长班学员肖宇汉在培训总结中就写到,通过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名师名校长为榜样,进一步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同时要做一名有文化坚持的校长,要立足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其次,通过对国培计划校长、教师的培训,推动了长江师范学院对国培培训的系列研究。以围绕着边远贫困地区校长培训为例,成功申报了2011年度全国教育规划西部项目“中小学专家型校长成长规律与路径研究(DKA110300)”,重庆市教育规划项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2011-KG-005)”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效评价与跟踪研究(BHA170115)”;写成了专著《专家型校长成长之路(2015)》,《影子校长启示录(2019)》;形成了论文《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继续教育研究,2012)、《校长德育领导力的意蕴及提升》(中国德育,2015)、《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基本特征与成长模式分析》(教学与管理,2015)、《中小学专家型校长的成长路径与促进措施》(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面向边远贫困地区校长培训的“P4C”模型实践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19)等系列论文。这些研究进一步促进了边远农村校长培训的深入。



六、近期培训赏析(视频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