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头版推介我校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成果
发布人: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03   浏览次数:519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我校教育学学科着力从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致力于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蔡其勇教授领衔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效评价与跟踪研究”课题组,两年多来深入12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个区(市、县)开展实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义务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52日,《中国教育报》在新闻调查版刊发署名文章,并在头版做阅读推荐,报道我校教育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效评价与跟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成果。现将文章转发于此,供大家阅读。

 


  

■调查者说

让义务教育更有保障

蔡其勇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力度,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效也备受社会关注。2015年以来,笔者先后主持完成了三期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初中校长培训项目,来自中西部近20个省份特困地区的200名农村校长接受了培训。在与参训校长的接触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情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7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效评价与跟踪研究”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立项。两年多来,课题组深入12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个区(市、县)开展教育考察,与教育部门负责人和扶贫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度访谈,主持召开了“集中连片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了一些典型案例及材料。同时利用“问卷星”对近100个区(市、县)的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亲身感受到了特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学校、教师及学生所受益处和变化情况,对特困地区广大干部和教师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由衷敬佩。

    调查研究表明,国家实施针对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制约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了较大改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有所提升,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难题,教育精准扶贫为学校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有力提高了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学校和教师普遍受益。调查中所见到的实物、事件和情景,真实展现了教育精准扶贫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极大鼓舞了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况,切实帮扶了贫困群众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学生充分受益。

然而,要持续搞好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还应做到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实行“一地一方案,一校一措施,一人一对策”。继续推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学生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设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好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音体美教师短缺、教师编制不足、优秀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改善教师住宿条件、多建乡村教师周转房,关心教师生活和身心健康,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抓好“控辍保学”、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接受平等、公平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障所有学生健康成长。要持续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现状,提升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努力实现“真扶贫扶真贫”“让教育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让特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5/02/content_517514.htm?div=-1